【鄧慶平】讀《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甜心寶貝求包養網討》三題

作者:

分類:

讀《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三題

作者:鄧慶平(南昌年夜學江右哲學研討中間研討員、江西師范年夜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傳授)

來源:《哲學門》(總第四十四輯)北京年夜學出書社2023年9月

 

經典詮釋是中國現代思惟家立言或思惟創造的基礎途經和方法。作為宋明理學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惟家,朱子最重視的經典應屬四書,他平生花費很年夜精神來詮釋四書,所著《四書章句集注》是其代表作,在后世六百多年中被列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歷來對朱子四書詮釋的研討都是朱子學研討的主要領域,許家星師長教師早先出書的《經學與實理:朱子甜心花園四書學研討》(中國社會科學出書社2021年3月包養網評價版)堪稱今朝所見朱子四書學研討的經典之作。

 

該書視野開闊,問題意識集中,資料異常翔實,剖析討論很是細密,觀點靠得住。在研讀過程中,筆者獲益很多,同時也引發了三個思慮:一、四書何故為一個有機整體?這點觸包養網評價及朱子對四書的基礎定位,即四書的整體性何故能夠;二、若何懂得以朱子解朱子?這是作者研討朱子四書學的基礎方式,指向的是若何還原朱子四書的原意;三、道統說對于四書的意義安在?在介紹朱子四包養網VIP書學概說之后,作者起首討論的就是朱子道統說,這樣的章節設定有何特別之處,這點觸及朱子四書學的特點。

 

一、四書何故成為一個思惟有機體?

 

作者對朱子四書學的基礎判斷是具有內在整體性的、新的經學(或謂經典)體系。“朱子對《四書》的貢獻,首在于將疏散獨立的《學》《庸》《論》《孟》視為一彼此貫通的思惟有機體,將理氣、心性等理學思惟融進到《四書》注釋中,構成了《四書集注》這一經學與理學合一的新經學系統。”[①]“朱子在繼承、消化前輩《四書》思惟的基礎上,初次將《四書》作為一個內在整體,展開周全系統緊密的闡發,最終構成了‘台灣包養網四書學’這一新的經典體系。”[②]可是,“就朱子編撰四書過程可知,四書并非自始便是一整體,而年夜致可分為《學庸章句》與《論孟集注》兩類。”[③]作者也明確指出“朱子真正說起‘四書’這一名稱者極少”,[④]那么這里便天然出現一個問題,《四書》作為一個思惟有機體的整體性是若何能夠?

 

起首,從朱子對四書的態度可以看出其整體性。無論是《朱子語類》,還是朱子文集,朱子經常四部著作同時來講,好比對四書的特點及彼此關系,朱子說:“某要人先讀《年夜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最基礎;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前人之奧妙處。”[⑤]類似的說法很是多。許師長教師的書中專門講《四書》特點與定位,并對四書的六種排序有所討論。由次可以明確,在朱子那里,四書是一個整體。

 

其次,就四書內部關包養情婦系來看,《年夜學》具有統攝四書的綱領性位置,為四書之首。“《年夜學》在《四書》系統中的特別處在于首尾完備,前后貫通,彼此發明,均勻分歧。而其他三書則雜亂無序,不易掌握。總之,《年夜學》是綱領,《論》《孟》就具體經驗事實闡發。”[⑥]“朱子將《中庸》定位為神妙高遠之書……因為《中庸》多上達本體而少下學功夫,故在《四書》順序中,前三書是基礎,《中庸》為壓軸,須在學習三書基礎上再研讀《中庸》。”[⑦]由此四書構成一個逐層展開的完全體系,在閱讀順序上也有先后之別。

 

再次,作者對朱子四書學的整體懂得是以功夫論為基礎的。作者明確指出:“朱子尤重以功夫論《四書》,正如學者所論,朱熹的《四書》學‘樹立了一套功夫論形體的《四書》學’。故對功夫范疇的闡明,既是朱子理學思惟要領地點,亦是其道統論基礎地點。在朱子看來,功夫實踐是第一義的,無體道功夫,則不成能領悟道,更無法傳承道統。”[⑧]文中所引觀點雖來自朱漢平易近、肖永明的《宋代學與理學》,但這也是許師長教師對朱子四書學的基礎定位。這點從本書集中于四書學義理的三章重要內容可以獲得印證。本書第二章為“朱子道統說新論”此中對朱子四書學道統的懂得是基于功夫論的,堯舜禹“十六字心傳”、孔顏克復心法之傳、孔曾忠恕一貫之傳,作者直接以二程《四書》功夫道統論來標舉四書道統說,與濂溪《太極圖說》形上道統論相對而言。即使是此中第五節“道統的‘門戶清算’”,也是特別強調功夫論。第三章名為《經學與實理》與該書書名重合,是該書的重點內容,這里的實理觸及四書的七個主題,這七個主題年夜體上都是功夫論意義上。第一節為“復性之學與教化之樂”;第二節為“低廉甜頭復禮之仁”;第三節為“存亡、義利、包養條件往就”討論《論語》的管仲評價問題,關注的是若何處理具體的人生問題;第四節為“俯仰不愧怍即是浩然之氣”集中討論《孟子》“浩然之氣”章詮釋;第五節為“真知格物,必成圣賢”,集中于《年夜學》的格物詮釋問題;第六節“誠意,自修之首”,則為《年夜學》的“誠意”章詮釋;第七節為“本體、工夫、境界的‘三位一體’”,集中討論朱子《中庸》詮釋中的成德問題;第四章為《圣賢人格》,是朱子四書詮釋當中的境界論問題,可以視作功夫實踐的後果與目標問題。由此,也可以說,本書標題《經學與實理》中的“實理”重要是功夫之理。

 

最后,四書的整體性必定觸及四書與朱子學的關系問題。作者在媒介中援用錢穆的“朱子所有的學包養平台術之中間或其結穴”來說明四書學在朱子學學術體系中“尤具特別之位置”[⑨],第一章一開始也指出,“《四書章句集注》的問世,標志著‘四書學’的構成,此后的中國思惟史,重要是在‘四書學’的框架內綿延展開,以迄于今。包養意思”[⑩]不僅四書學是朱子學的學術中間或其結穴,並且也是此后中國思惟史的中間。這個定位不成謂不高,但這個說法值得進一個步驟包養網車馬費討論,這個“中間”需求再懂得。

 

作者通過朱子的兩個比方來解讀四書與五經之間的難易、遠近、鉅細關系,即禾飯之喻,階梯之喻。他進一個步驟指出:“朱子視《四書》為整個為學之本,把握《四書》,對懂得其他著作具有事半功倍的後果,《四書》與它書存在本末關系。《四書》所體現的義理之學為本,史學、文學為末,文史可以作為四書義理學的需要補充,但不成顛倒本末,以史學、文學代替《四書》。”[11]就作者這里的判斷來說,這種本末關系重要是針對《四書》與五經關系、《四書》與史學、文學關系來說。對于《四書》與《太極圖說》等道學經典著作的關系并未直接點明。

 

就若何懂得朱子學學術思惟的完全體系問題,我們認為,《朱子語類》的編排順序直接體現了對朱子學的收拾懂得,應該說是“朱子學學術思惟整體結構的第一次清楚完全的表達”[12]。透過這個編排順序,我們可以發現朱子學學術思惟體系包含六個方面:第一部門是朱子哲學思惟體系,觸及包養網ppt以太極為重要概念的宇宙論本體論、以生命義理為焦點的心性論和以求得此理為焦點的為學功夫論;第二年夜部門是朱子學對儒家一切經典即四書五經的詮釋,此為朱子學的經學部門;第三年夜部門即朱子學的道統譜系論,即儒學思惟史部門;第四部門是“理”的外王維度即朱子學的政治史學部門;第五個部門是欠好分類的其他,如諸子、地理、地輿等,是朱子學的雜學部門;第六部門是朱子學的文學部門,有感于“后世理學不明,第以文辭為學”[13]的現實,將這一部門列于最后,可使學者明了“理本文末”的理學基礎原則。總體來說,朱子學包含哲學、經學、道統論、政治史學、雜學和文學六部門。就《朱子語類》的篇幅來看,第二卷朱子學經學部門篇幅最多,是朱子學的重心地點,而第一、二、四部門篇幅也較多,此中第一部門觸及朱子之“理”自己內涵,受本日哲學研討者重視,也是朱子學的基礎理論部門,而第五、六部門篇幅較少。

 

由此來看包養女人,四書學作為朱子平生學術任務的重心是可以懂得的,但若懂得為本末關系中基礎性的“中間”紛歧定非常準確。並且《四書》詮釋著作與朱子其他著作的本末關系,紛歧定適用于《太極通書解》《西銘解》等朱子對北宋道學經典的詮釋著作。作者在比較《四書》道統說與《太極圖說》道統說時也指出,“他極力推尊周程,特別詮釋道學著作,使《太極圖說》成為足與《四書》相當的道學必讀經典,構成了以《太極圖說》《通書》《西銘》為主的道學新經典,道學文本的經典化極年夜樹立了道學的權威位置,強化了道統的道學特點。朱子的思惟建構依托于對道學范疇的創造性詮釋,他的道統世界奠定于對道統、太極、格物等系列范疇的開創性詮釋上,這些范疇與其經典詮釋渾然一體,影響了身后數百年儒學的發展,是貫穿后朱子學時代表學發展的主線,直至本日仍為當代中國哲學創新轉化不成或缺的資源。”[14]比擬較而言,作者這里意識到朱子對北宋道學經典著作的詮釋在朱子學當中的基礎性位置,對四書學與《太極通書解》、《西銘解》等著作配合影響后世理學發展的表述更為妥當。

 

二、還原朱子《四書》本意

 

朱子四書學即朱子對于四書的懂得與詮釋。若何研討朱子四書學?“朱子平生的治學目標,便是求圣賢本意。”[15]作者自稱其研討“以忠實闡明朱子《四書》本意為主旨”[16],何為朱子《四書》本意?若何還原朱子《四書》原意?

 

朱子《四書》本意至多應該包含:朱子表揚《四書》的真實初志,朱子詮釋《四書》的具體演變過程,朱子對《四書》的基礎懂得,朱子《四書》學的獨特貢獻與歷史影響等內容。這些內容在本書都有包養軟體觸及。“本稿從朱子四書學的構成與構成、道統論、經學與實理、圣賢人格、寓作于述、文本考辨、傳承發展七個方面對朱子四書學作了初步考核與梳理,試圖闡明朱子四書學的若干哲理內涵及經學詮釋。”[17]七章內容均以還原論為基礎特點,具體包含三個方面的還原:

 

其一是朱子四書學構成、發展與傳播過程的歷史還原,尤其是朱子四書學的構成過程。這是本書第一章、第五章與第七章的重要內容。此中第一章和第七章是梳理朱子四書學的構成過程、后世發展與海內傳播,而第五章則是對朱子詮釋四書的內在方式進行提醒,即寓作于述。

 

其二是文本還原,朱子四書學的系列文本經過了復雜的修訂和一版重版的出書過程,這些過程在朱子四書學著作中留有蛛絲馬跡,這點在第六章有詳細考辨。這個任務對于朱子四書學研討來說是基礎性的任務。

 

其三是義理還原,重要在第二、三、四章。正如上文所說,這個部門是以功夫論為重心的討論,觸及《四書》當中基礎的功夫范疇,這是本書的主要特點。本書沒有太極陰陽等宇宙論和心性格等心性論方面的集中討論,這點和四書文本的側重點有關。相對而言,四書是孔孟儒學的代表作,在宇宙論、心性論等方面討論未幾,而在功夫論、道統論、包養一個月價錢境界論等方面比較凸起。

 

在研討方式上,堅持以朱子解朱子。作者自述:“本稿寫作,固守以朱子解釋朱子的立場,力圖以朱子四書文本研讀為依托,從其固有的論題出發,采用朱子的治學方法短期包養,以忠實闡明朱子《四書》本意為主旨,可謂一‘述朱’之作。”[18]還原朱子《四書》本意,最基礎方式在于“以朱子解朱子”,包含繼承朱子的意志、忠于朱子的資料、借鑒朱子的方式三方面。“‘不消某許多功夫,亦看某底不出’之說,實為懂得其思惟之殊途同歸。”[19]該書以求朱子本意為宗旨,花費十多年的精神專注于還原朱子《四書》本意,重走朱子四書研討的波折心路歷程,充足展現了朱子四書學的復雜性。

 

以朱子解朱子,最重要的是依托朱子自己的資料,堅持從朱子資料的細致考辨出發,然后旁及后學和現代學者包養犯法嗎的資料,這為四書學研討供給了靠得住的基礎保證。朱子本意是朱子早中晚各個時期的本意,并甜心花園非完整是指朱子定見。這種本意的探尋起首就需求細密的文本考證,以確定文本的時間以及所代表的朱子思惟發展階段;其次還要通過對分歧年月的文本思惟進行精微比較,以彰顯朱子思惟的變化發展過程;再次,對朱子與其他後人之說進行比較辨析,由此看出朱子說法的特別之處。在這些文本與思惟的梳理與比較當中,體貼朱子的心智活動之特點,包含其旨趣、態度、基調、立場、價值指向等,慢慢進進朱子豐富的內在精力世界。這點在該書的每一個部門均有充足體現,可以視為本書研討勝利的第一緣由。

 

以朱子解朱子的另一內涵是以朱子的方式來還原朱子的學術思惟。朱子認為,經典詮釋應貫穿三個原則:求本義、發原意、立學方。[20]就本書而言,作者亦遵守此三原則來解讀朱子四書學。“本義”起首是朱包養俱樂部子資料的本義,其次是朱子生平思惟變化之本義;作甜心寶貝包養網者所“發原意”,這是透過朱子四書詮釋的復雜歷程來展現朱子所懂得的圣學原意。“朱子平生的治學目標,便是求圣賢本意。他反復倡導求本意的原則,但是從實踐後果看,朱子的經典闡發是在重視經文文本之義的同時,在義懂得釋上卻多出己意。但朱子堅持認為,只要經過其闡發(甚或調整)的文本才是合適經文本來臉孔的。”[21]“創造性的闡發與具體文本的訓釋同為實現求本意的應有之方”[22]。在這里,經文文本之義、圣賢本意、己意與經文本來臉孔,這四者之間的內在張力若何消解是朱子四書詮釋時求本意所必須面對的。經文文本在后世傳承過程當中出現的錯漏為以己意解經求本意供給了能夠性。同樣,作者在進行朱子四書學研討時包養網站也同樣需求以文本考辨與義理剖析為基礎方法處理這幾個方面問題。

 

“立學方”是朱子詮釋四書的主要特點,針對現實問題,唆使學者正確的為學之方。這點在朱子四書詮釋中隨處可見,也是作者解讀朱子四書詮釋方式的重點內容。同時,這樣一種在進行傳統學術研討的同時重視現實關懷的精力在作者的朱子四書學研討當中也時有體現。如本書“媒介”最后作者提出一個主要問題:“在研讀朱子四書過程中,始終繞于懷的一個問題是:既然朱子《四書》所提出的哲學命題和思惟觀念,迄今依然具有其相應的公道性。那么,朱子所采用的‘注經’情勢,能否就完整不適合于當下的哲學表達需求呢?……其經注情勢之裁減,恐勢所必定乎!思之,能無憾乎!”[23]在討論朱子與黃榦《論語精義》之辨時,作者指出:“朱子師徒《精義》之辨所體現的重視後人結果,強調感性反思,實與現代學術精力頗為吻合,其所秉承的包養金額‘會看文字’‘盡著仔細’的治學理念于‘略一綽過’的急躁學風亦具針砭之效。它亦啟示古人,在經典研習和義理摸索之途上如勉齋普通重走朱子之路,或許是時下傳統儒學的轉化與創新獲得衝破的可資之鑒。”[24]這點在作者的研討過程當中雖經常是引而未發,但亦構成作者進行朱子四書學研討時不成忽視的問題意識佈景之一。

 

三、道統說的意義

 

概況上來看,除了第三章略有說明之外,其余六章的內容設定均未有集中說明,全書的具體內容尤其是某些章節的內容設定像是論文合集而非一事前有完全提綱的作品。但實質上,仔細考核每個部門的內容,都可以發現作者特別的專心地點。上面以第二章《朱子道統說新論》為例,作一說明。

 

道統論重要觸及所傳之道與傳道之人兩個原因,既有對儒學之道的體認,也是在儒學人物品評基礎上的儒學發展史敘述。在普通的理學研討著作當中凡是不是起首關注的話題。本書在第一章的朱子四書學概述之后,第二章就設定朱子道統說研討。這一章的重要內容如下:

 

第一節關注堯舜禹的十六字心傳,這是朱子道統說研討者凡是關注的命題。作者指出,“朱子道統說重要有兩方面:傳道譜系和‘十六字心傳’。”[25]該書對朱子道統說的一年夜新論應該是在對孔顏克復心法的深刻發掘上,是以,作者說“朱子道統說雖以十六字心傳為最基礎,然此并非朱子道統思惟之獨一表述……孔顏低廉包養一個月甜頭復禮為仁的心法傳授實為十六字心傳的主要補充。”[26]這個主要補充在第二節獲得了特別表揚。第三節講孔曾忠恕一貫之傳,一開始作者就指出“在整部《論包養感情語》中,朱子特別重視忠恕一貫章,認為忠恕一貫乃儒學第一義,本章是《論語》最主要的一章,對此章懂得關涉到對整部《論語》的認識,亦反應出個人儒學造詣的高下。”[27]作者這一節內容基礎沒有出現道統說方面的解讀,其之所以編進此章僅僅只是標題上凸起了孔曾之傳的正當性。第四節講道統之兩翼:《四書》與《太極圖說》,重要從文本的角度對朱子道統說做出周全論述,此節的第一部門是“一、何謂朱子道統”,這個問題依照邏輯應該是本章起首應該解決的問題。接著此節提出兩個道統概念:二程《四書》功夫道統,濂溪《太極圖說》形上道統論。第五節是“道統的門戶清算”,以早年的《雜學辨》為重要文本,詳細討論了朱子早年對張九成《中庸解》當中的陽儒陰佛思潮的批評,闡釋朱子對《中庸》性道、戒懼、忠恕、誠、知行諸焦點概念的認識,提醒其此時的中庸學程度,闡發其辟佛老、重章節的學術風格。“故探討該書,可以充實豐富朱子早年學術思惟研討,對掌握朱子思惟的演變、朱子的道統意識皆有主要參考意義。”[28]該節著眼的道統門戶清算重要針對的是洛學內部陽儒陰佛思潮以及相應的洛學內部的禪學化集團。

 

總的看來,這一章的內容呈現出一個論域逐漸拓展的傾向,先從常見的十六字心傳為開始,然后對作為道統說主要補充的孔顏克復心法進行深刻討論,接著以朱子《論語》忠恕一貫章的詮釋為例對曾子傳道位置的確定與闡發,再接著從《四書》拓展到《太極圖說》對朱子的道統世界進行完全描寫,最后是背面立論,以朱子早年的《中庸》詮釋為例對道統說的門戶清算任務進行提醒。五節內容以朱子的《四書》詮釋為重心,在第四節拓展到《太極圖說》來完全闡發朱子的道統世界。從人物譜系來看,本章對朱子道統說的論述觸及堯舜禹、孔顏曾,更觸及二程與濂溪的傳道位置。透過這些論述,朱子所構建的完全的道統說也就被構建出來。

 

對于為何故道統思惟作為朱子四書學研討在概述之后的重要內容,作者并未集中闡述。在媒介中作者的解釋是,“道統是朱子四書學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主要話題,其內涵深入豐富,體現了朱子學的鮮明特征。”[29]這點還缺乏以完整說明該章的設定來由,因為后面章節的內容幾乎也同樣適用這個論述。在第二章的第一節的第一部門就是“一、四書學與道統”,此中的一些觀點或可幫助我們來懂得這個問題。“朱子四書學與其道統說關聯甚緊,二者關系可歸納綜合為:因《四書》以明道統,明道統以率《四書》。[30]”道統因四書而明,故研討道統說必須重視《四書》詮釋;道統是統率《四書》的關鍵問題,故《四書》學研討必須以道統為首。“朱子道統思惟源自對四書思惟之提煉,構成貫通四書學的一條主線。”[31]這里的問題是道統何故率《四書》?作者指出“道統概念的提出,也是對四書作為傳道之經這一性質的點醒。”[32]傳道之經是朱子對《四書》本質的主要鑒定,也是朱子之所以重視《四書》中道統思惟的內在本源。作者在別的處所講到“朱子注釋《四書》的目標之一,就是落實道統觀念,以道學思惟規定道統內容。《四書集注》始于道統、終于道統。”[33]這個說法應該可以視為朱子四書學研討以道統說為始的最好說明。

 

事實上,道統論在朱子四書學當中的主要意義也早有學者留意到。如朱漢平易近師長教師把道統論與天理論作為朱子四書學最主要的兩個理學思惟來介紹,他指出“道統論是宋學標榜本身承傳先秦孔孟正統儒學的一個主要理念,也是理學家們確立本身學術位置的主要精力支柱。……別的,朱熹等理學家確立“四書”為重要經典,此中主要的思惟依據就是道統論的考慮。……“四書”所體現的恰是朱熹等理學家反復講的“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統授受系列。宋代程朱等理學家重視“四書”,為“四書”作“集注”,所體現的恰是一個道統相傳承的觀念。”[34]朱子四書學所建構的這個道統觀念構成朱子對正統儒學的基礎懂得,這種懂得一方面在后世的朱子學者那里獲得廣泛的接收,對中國哲學史的發展影響深遠,另一方面也成為后世不少朱子學的批評者質疑與解構的焦點。如勞思光師長教師批評朱子對四書中《年夜學》《中庸》“未稍作考證”[35],而受道統觀念安排,並且“朱氏編注古籍,其旨趣重要不在于訓詁,而在于確立道統”[36],這點是朱子學不克不及完整契合孔孟心性學的主要緣由。

 

雖然從詮釋學的觀念來看,作者本意是不成尋的。詮釋所要達到的只能是讀者與作者視域的融會,這是詮釋活動的實質。可是作為哲學史或思惟史的研討結果,本書堅持以朱子解朱子的立場,以大批細致靠得住的文本考辨為基礎,對朱子詮釋四書的復雜演變歷程有著清楚的梳理,其對朱子四書學義理的細密剖析很好地包養網心得呈現了朱子四書詮釋時的階段性、復雜性與統一性,對于深刻體認朱子學精力與思惟具有很是靠得住且有用的解釋力,在四書學研討領域具有典范意義。作者在書中所顯示的朱子學研討工夫也具有很好的示范價值。

 

注釋:

 

[①] 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中國社會科學出書社2021年3月,第14頁。下引該書不再標注版次。

[②]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7頁。

[③]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27頁。

[④]許家星包養站長,《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27頁。

[⑤]黎靖德,《朱子語類》,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49頁。

[⑥]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8頁。

[⑦]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9頁。

[⑧]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11頁。

[⑨]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之“媒介”,第1頁。

[⑩]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頁。

[11]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27頁。

[12]鄧慶平,《朱子門人與朱子學》,中國社會科包養價格學出書社2017年,第75頁。

[13]黎靖德,《朱子語類》之“朱子語類后序”,第7頁。

[14]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25頁。

[15]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台灣包養研討》之“媒介”,第1頁。

[16]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之“媒介”,第1頁。

[17]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之“媒介”,第3頁。

[18]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之“媒介”,第1頁。

[19]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60頁。

[20]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包養價格ptt四書學研討》,第160頁。

[21]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之“媒介”,第1頁。

[22]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之“媒介”,第1頁。

[23]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之“媒介”,第11頁。

[24]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386頁。

[25]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58頁。

[26]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73頁。

[27]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討》,第88頁。

[28]許家星,《包養故事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25頁。

[29]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之“媒介”,第4頁。

[30]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54頁。

[31]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55頁。

[32]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54頁。

[33]許家星,《經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討》,第110頁。

[34]朱漢平易近,《朱熹的四書學》,《朱子學刊》1999年第一輯。

[35]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包養意思增訂本)卷三上,生涯·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年,第309頁。

[36]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增訂本)卷三上,生涯·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年,第263頁。

 

責任編輯:近復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