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时节,在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的晒场上,村民正趁着晴好天气晾晒玉米、黄豆、红辣椒。传统农俗“晒秋”让这个古村落更具诗意,当地的乡村旅游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去年,呈坎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百多万元。
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千万包養工程”蕴含科学方法,彰显实践伟力。安徽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均提出,要“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十年来,安徽省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1070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3%,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10164个,美丽乡村遍布江淮大地。今年,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之际,安徽省吹响了新时代新阶段安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号角。
站在新起点上,安徽省擘画“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蓝图,计划每年建设200个左右的精品示范村,按照2年至3年的建设周期,到2027年建设1000包養網心得个以上的精品示范村。同时,在现有已建的省级中心村基础上,每年再建设800个左右的省级中心村,到2027年系统升级建设省级中心村总数在1万个以上。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干在实处、干出实绩,美好蓝图方能成为现实美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重在规划引领,成于系统推进、久久为功。在安徽,美丽乡村应是什么模样?“徽风皖韵”,是安徽省乡村建设的关键词。具体来看,皖南地区彰显山水徽韵,皖北地区彰显田园风光,江淮地区彰显错落有致,沿江地区彰显山水风韵,皖西地区彰显生态山村。立足特色,因地制宜,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进行整体性谋划、特色化设计,是安徽省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原则。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包養網排名”“一村一韵”,让乡村的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才能实现万千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整治人居环境是“千万工程”先手棋,向往的乡村生活离不开天蓝、地净、水清的乡村底色。截至去年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全省1.4万个行政村开展了清洁行动,一半以上的村庄达到了清洁村庄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近年来,安徽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以环境的“高颜值”提升农民的“幸福值”。
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不仅要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更要把好日子带到眼前。这意味着还需以“业”为基,强化产业兴旺,着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利辛县,当地着力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目前全县畜牧年综合产值150亿元,带动参与养殖的农民人均增收10000元;岳西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8亿元……各地的生动实践正是安徽省产业振兴的真实写照。
千条万条,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今年上半年,全省脱贫地区共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财政资金83.9亿元,实施到村项目2233个、到户项目38.3万个。通过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帮扶,带动脱贫户等帮扶对象人均直接增收2545.4元,同比增长8.7%,这表明做好产业帮扶是推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
坚持内外兼修、塑形与铸魂并重,注重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与人的素质提高的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农民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在五河县,当地聚焦乡风建设,因地制宜打造42个村史馆、农耕馆,16个特色文体广场等乡村景点,扎实开展“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安徽省还需深入挖掘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更实举措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进一步完善支持人才政策,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是安徽省强化人才支撑的重要手段。扎实推进“创业安徽”“万企兴万村”等行动,把现代生产要素、先进理念和思想带到农村,促进各路人才下乡,让“土专家”“田秀才”搭档“乡创客”“新农人”,才能在广袤田野里播撒希望、绽放光彩。
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安徽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是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础工程”。安徽省各地还需各展所长、齐头包養平台推薦并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才能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未来,安徽万千乡村如何蝶变,江淮大地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如何绘就,值得期待。(记者 史 力 许昊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