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就“抓機遇促改革隴原滄桑巨變、戰貧困重生態聚力富民興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_ 中國發展門戶網-一包養經驗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a756ab37d4a9.68288446.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2019年6月5日(星期三)上午10時,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介紹“抓機遇促改革隴原滄桑巨變、戰貧困重生態聚力富民興隴”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先生,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先生,請他們圍繞“抓機遇促改革隴原滄桑巨變、戰貧困重生態聚力富民興隴”介紹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首先有請林鐸書記做介紹。

2019-06-05 10:01:14

林鐸: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包養甜心網友們,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在這里和大家見面,也借此機會來介紹甘肅發展的情況。首先,我代表甘肅省委、省政府對各位長期以來對甘肅的關注支持表示感謝。有的記者朋友可能去過甘肅,對甘肅有所了解,也有一部分同志沒有去過甘肅,借此機會我簡單把甘肅的情況給大家做個介紹。

甘肅位于中國西北內陸,地處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匯處,地理區位獨特,歷來是維護國家統一包養網ppt的戰略要地、民族團結的橋梁紐帶、中西交流的陸路通道。這里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古絲綢之路東西貫穿境內1600多公里,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古文明在敦煌交融交匯,歷史文化非常厚重。甘肅也是個自然景觀多樣的省份,擁有除海洋和島礁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如果僅去過甘肅一域,不能說真正來過甘肅,因為甘肅東西南北各不相同,地形地貌非常獨特。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說,“甘肅地域遼闊,自然風光優美,黃土高原、廣袤草原、茫茫戈壁、潔白冰川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宛若一柄玉如意”。另外,甘肅也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一片土地,是紅軍長征的會師地。慶陽市的南梁有一片中央紅色根據地,是在紅軍長征以后碩果僅存的、唯一的一片中央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抗日戰爭的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把它概括成“兩點一存”,這也是甘肅的特點。

2019-06-05 10:02:49

林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甘肅開啟了發展進步的新紀元。70年來,全省各族干部群眾認真貫徹黨的大政方針,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和毅力,艱苦奮斗、銳意進取,使隴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解放前的甘肅百業蕭條。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經過“一五”和“三線”建設兩個時期的發展,甘肅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蛻變,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誕生了“鎳都”金昌、“銅城”白銀等工業城市,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一些產業至今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

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甘肅逐步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不僅歷史性地解決了溫飽問題,徹底結束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而且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全省發展開始從短缺走向富裕、從貧困走向小康。

2019-06-05 10:03:14

林鐸: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給予了一系列特殊關懷。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視察指導工作,提出“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努力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作出“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為我們描繪了發展藍圖、指明了努力方向。近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囑托,負重自強、頑強拼搏,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使甘肅發展同全國一樣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出現的滄桑巨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去年,全省生產總值超過8200億元,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了600多倍。近年來,我們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傳統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較高增速,文化旅游產業逐步成為支柱產業,形成了穩定的“三二一”產業結構。

二是脫貧攻堅邁出堅實步伐。甘肅長期都在同貧困作斗爭,我國區域性扶貧開發的實踐就源于甘肅。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脫貧攻堅進入新的階段,累計減貧58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3.2%下降到5.6%,36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為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9-06-05 10:07:44

林鐸:

三是擴大開放構建新的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甘肅面臨的最大機遇。我們立足區位優勢,積極搶抓包養這一機遇,深度融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依托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構建了陸路海路貫通聯動、文化經貿相互促進的開放格局,對外合作交流逐步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以文化為交流的“一帶一路”的一個盛會,每年在甘肅舉辦一次,已經舉辦了三屆,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今年把博覽會和我們的國際旅游節并在一起,7月31日在甘南舉辦開幕式,就是藏區大草原,閉幕式在敦煌,希望記者朋友和媒體能來參加我們這次盛會。

四是基礎設施條件更加完善。交通、水利、通信等設施條件今非昔比,如新中國成立前全省只有4000公里能通汽包養網ppt車的公路,如今公路總里程已超過14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4242公里,14個市州全部通高速公路。鐵路、民航事業快速發展,高速鐵路達到1153公里,通航機場已有10個,基本建立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五是生態建設有了明顯進展。我省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70年來,全省上下大抓生態建設,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和沙化、荒漠化治理,森林覆蓋率由2.6%提高到11.3%。對甘肅來講,做到這一步是十分不容易的。我們綠化和治理沙化、包養網VIP荒漠化的成本都要做出非常艱苦的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標本兼治,在集中整治生態問題的同時,積極做好轉方式、調結構的文章,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逐步走上綠色發展崛起之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六是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改善。1949年,全省人均收入只有90元左右,2018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了29000多元和8000多元,人民生活越來越好,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務的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2019-06-05 10:25:40

林鐸:

回顧甘肅的發展實踐,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省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現在,甘肅發展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作出了“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重要指示,給了全省干部群眾極大鼓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政策機遇,堅決抓好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兩大底線任務,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征程中努力把甘肅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下面,我和唐仁健省長很包養價格高興回答大家的提問。

2019-06-05 10:42:39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包養網者:

甘肅貧困問題在歷史上比較突出,長期以來都在同貧困做斗爭。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更是舉全省之力推進脫貧攻堅,請介紹一下甘肅的扶貧脫貧歷程,以及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進展和成效?謝謝。

2019-06-05 10:44:48

林鐸:

感謝你對甘肅包養網脫貧工作的關心。大家知道,甘肅受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響,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在全國都是典型。可以說,甘肅貧困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所以很長以來,人們說到甘肅,首先想到的是偏遠、缺水、貧困甚至落后。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這段時間,人民群眾生活條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整體上還是溫飽不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全省農村貧困人口達1254萬,貧困發生率達75%。甘肅有很多地方發展條件很差,尤其是缺水,很多地方是干旱缺水,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

1982年底,國家決定開展“三西”建設,開始實施區域性扶貧開發,就包括了我們甘肅的河西地區和以定西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區。“三西”建設時期,甘肅創造了我國扶貧開發史上的“三個第一”, 即第一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開發式扶貧行動,第一個集中連片推進的區域性扶貧開發行動,第一個大規模易地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行動。

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貧困發起總攻,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減貧進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去得最多的是貧困地區,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貧工作,先后在6個地方召開座談會,專題部署指導脫貧攻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幾年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對甘肅來講,脫貧工作就是我們省委、省政府的主要工作,全省86個縣中有58個被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省定插花型貧困縣還有17個,扶貧開發任務十分繁重。國家包養確定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就有我省的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兩州一包養網縣”,我省自己還摸排確定了18個深度貧困縣。這些貧困地區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發展基礎極差,扶貧脫貧難度非常大。

習近平總書記很關心甘肅的脫貧攻堅。2013年2月視察時,專門強調了扶貧開發工作,明確提出“連片特困地區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重點要放在扶貧開發上”,要求我們“把扶貧開發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專門講了脫貧攻堅問題,對我們面對面地悉心指導,提出了“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松、整治問題不手軟、落實責任不松勁、轉變作風不懈怠”等五個方面要求,在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進一步指明前進和努力方向,也是向全黨全國再次發出了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

經過努力,截至去年底,甘肅全省累計減貧581萬人,貧困人口減少到11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6%,75個貧困縣中有36個實現脫貧摘帽,朝著全面小康目標邁出了一大步。

2019-06-05 10:49:09

林鐸:

具體來講:

一是抓扎實貫徹精準的方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去解決影響脫貧的問題。

二是緊盯脫貧目標標準。脫貧攻堅的目標就是要做到“兩個確保”,一個是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同時,脫貧攻堅的標準就是在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也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這是具體的目標。按照這包養個目標,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在有限的時間用有限的資源解決有限的問題,實現有限的目標。現在看,實現“兩不愁”難度不是很大,這幾年我們主要集中精力推進“三保障”工作,同時根據省情實際,著力抓好飲水安全和易地搬遷,爭取盡快破解瓶頸、補齊短板。

三是聚力解決深度貧包養軟體困。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則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我們以“兩州一縣”和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為重點,優先供給政策,優先安排資金,優先布局項目,還建立省級領導干部包抓深度貧困縣制度,集中優勢兵力,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東鄉縣是我們一個包養軟體固有少數民族東鄉族的所在縣,由我聯系幫扶,宕昌縣也是一個幫扶難度很大的縣,由省長來幫扶,這樣每個縣都有具體的幫扶人。

2019-06-05 11:00:53

林鐸:

四是確保穩定持續脫貧。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很多群眾之所以貧困,就在于沒有增收產業和致富門路。我們通過實施特色產業發展工程、發放到戶產業扶持資金等辦法,大力發展牛、羊、菜、果、薯、藥等六大特色產業,還培育引進了一批涉農龍頭企業,覆蓋式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構建增收產業體系,群眾脫貧的穩定性、致富的可持續性更強了。同時,歷史性地消除了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打贏脫貧攻堅戰仍是今后兩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現在正是最吃勁的時候,我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盯住目標和標準,扎實組織,沖刺清零,對“兩不愁、三保障”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去核實,采取措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防止出現返貧,擴大脫貧攻堅的戰果,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效。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就給大家介紹這些。

2019-06-05 11:12:08

光明日報記者:

甘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我的問題是,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是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謝謝。

2019-06-05 11:30:2包養條件3

林鐸:

甘肅處在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中心地帶,總體上甘肅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但恰恰又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我們省是長江、黃河上游的重要水源的涵養區,同時也是騰格里、巴丹吉林、庫姆塔格等沙漠匯合南移的阻擋區,幾個大的沙漠在甘肅交匯,我們要通過努力,讓這些沙漠不再匯合。比如,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的交匯處就是我們武威的民勤縣,這個縣在擋著這兩個沙漠。為此,過去溫家寶總理曾多次指示,決不能讓它們成為中國第二個“羅布泊”。習近平總書記也作出指示,要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羅布泊”。

甘肅維護生態安全的任務是我們省的一個底線性任務,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甘肅整體來看自然條件比較差,特別是土地沙化、荒漠化程度比較深,森林覆蓋率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只有2.6%,現在經過70年的努力達到了11.33%,每一平方米的綠地增長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沙化的面積占到了我們土地面積的28.6%,荒漠化占到了45%,去過甘肅的朋友知道,一些區域坐在飛機上往下看,坐在火車上看,滿眼都是荒山土崗、低丘緩坡,有的地方溝壑縱橫、荒山土嶺,基本看不到綠色。新中國成來以來,甘肅的群眾一直在同風沙做斗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據現在不完全統計,70年來全省完成造林1.56億畝,“天保”工程實施的面積達到了3.15億畝,目前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1.33%,這雖然同其他省份比我們差得很遠,但這對甘肅而言十分難得。在甘肅特別是河西的風沙口,種包養網活一棵樹、一棵草都非常不容易,要建成一片森林、一片草地需要付出幾十年的努力。像今年3月份,我們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先進群體被中宣部授予了時代楷模的稱號。就是這三代人用了38年的時間,在沙漠的邊沿完成了治沙造林面積21.7萬畝,管護風沙育林育草面積37.6萬畝。正是有了這種愚公移山、久久為功的韌勁才創造了沙漠變綠洲的人間奇跡。包括我們的很多干部、很多群眾,在現在這個時候都奮戰在沙漠里,去那兒壓草、打格,種梭梭來固沙,同時嫁接一些肉蓯蓉等經濟作物,取得經濟收益,干得很苦,但是我們群眾為了保護祖國的政治生態,守住西部這個生態屏障,付出了巨大的努包養網評價力,也創造了沙漠變綠洲的人間奇跡。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明確提出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的要求,叮囑我們“一定要努力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就搞好生態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給我們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扛起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崛起之路,使全省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特別是這兩年,我們把解決各類生態破壞問題作為突破口,綜合施策,扭轉了一些地方生態惡化的趨勢,采取有力措施整改中包養甜心網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確定的年度整改任務已經全面完成。涉及祁連山的346個具體問題,已經整改334個,其余12個按規劃和要求將于明年底前完成整改。

2019-06-05 11:37:53

林鐸:

作為老工業基地,過去甘肅不少城市污染非常嚴重,過去甘肅省會蘭州被稱為“在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但是近些年的治理包養網dcard取得了很好成效,所謂的“蘭州藍”被國家推廣,要學習蘭州治理城市污染、大氣污染防治的經驗,巴黎氣象大會授于蘭州“今日變革進步獎”。我相信近幾年去過蘭州的,會感到蘭州大氣環境質量還是很好的。同時,為了解決長遠的問題,我們專門制定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和《規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生態產業,構建十大生態產業體系,現在正在全力推進。生態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占生產總值比重不斷提高,對生態改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我們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有廣大媒體的監督幫助,我們一定能夠建成山川秀美、幸福美好的新甘肅,切實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的屏障。

2019-06-05 11:41:38

中國日報社記者:

通過剛才的介紹,我了解到甘肅總體在中國所有省份中屬于發展比較滯后的。我想請問,從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來看,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甘肅最大的變化是什么?謝謝。

2019-06-05 11包養行情:45:包養網比較58

唐仁健:

確實如你所說,與東中部地區、與部分西部省份相比,甘肅的發展現在還是比較滯后,但是自身比、縱向比,應該說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剛才林鐸書記講到的一些基本情況,好多數字都說了,我再簡單舉幾個例子。一是從綜合的發展指標來看,總值現在8200多億,1952年的時候只有13億多,增長了600多倍。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是1957年的157倍,年均增長了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那時候增長了159倍。一般說家電、電話,這些在甘肅已經都進入尋常百姓家,家電全面普及;每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超過33輛;住房條件,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3.8平方米和31.4平方米。我感到,這幾方面的變化,人民群眾最有獲得感。

首先是吃飯。古往今來“隴中苦瘠甲于天下”。確包養網實是多少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前,也包括改革開放之后,前段時期,甘肅人民就為吃飽肚子而奮斗。現在情況有了很大變化,從食不果腹不能解決溫飽到現在解決了溫飽,而且還追求富裕,馬上到明年年底就能和全國一道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糧食產量連續八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人均糧食產量400多公斤。總體上吃飯問題現在已經完全解決。至于貧困縣貧困狀況、脫貧摘帽這些情況,剛才林書記已經講了,我不再重復。

二是吃水。吃水在別的地方可能不成問題,但是在甘肅現在還是一個問題。古往今來,干旱少雨,十年九旱,基本是甘肅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條件的自然寫照。現在我們還是在為水而奮斗,這些年在中央的關注下,尤其從“九五”開始,我們在解決用水問題上,城鄉生產生活用水上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一大批工程,包括引洮一期、二期。這件事要特別講一講,讓甘肅人民特別感動的是,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視察時,特別關注引洮一期工程推進實施的情況,幫助協調解決問題,這充分展現了總書記對甘肅人民濃濃的情懷,以及對甘肅群眾的關心和掛念。貧困地區有3.3萬戶,十幾萬人還要飲窖水,這是我們的條件決定的,但為每戶家裝一個凈水設施,這樣飲水安全指標也沒有問題,請各位放心。

三是行路。有個段子說,當初甘肅的學生到外地讀書,同學問你們那個地方以前是不是上學、上班還要騎駱駝?在別人眼里真認為好像這么落后。早年是這樣,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剛才書記也講了一些數字,現在我們的公路,除了剛才講到的總數是14萬多公里,現在14個市州,每個市州高速公路已經通了,86個縣,現在還有30個縣高速公路不通,但是其他的已經通了。鐵路,尤其是2014年蘭新高鐵建成后,推動甘肅進入了高鐵時代。到2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