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盤山而上,彎彎轉轉,路上的積雪明顯多起來。1月30日,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黃家院村,海拔1300多米的獅子崗基地里,滿山坡的野生金銀花種苗,不少已悄然吐出嫩綠的新芽。“野生種苗共有4萬多株,去年11月從高山上挖來種下的,經過培優馴化,今年6月就可以分發移栽。”村民吳澤文說。
“移栽后,一年左右就可以采摘金銀花了。”吳舞蹈教室澤文透露,種茶樹和賣金銀花到茶祥子制茶坊,是他家增收的大頭。“靠種茶樹和金銀花,去年收入4萬多元。”
從山下趕來的映秀鎮項目辦主任董飛和阿壩州西路教學場地邊茶非遺傳承人、茶祥子創始人蔣維明跳下車,徑直走進基地,和吳澤文一起查看野生金銀花種苗的生長情況。
基地旁邊的一間小房子里,放滿了剛拉來的各種檢測設備。“不僅種茶制茶,下一步還要開展探究微生物的研學活動。”蔣維明有了新的發展思路。
如何帶動更多村民參與,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雪地里,幾個人熱烈討論起映秀茶產業的明天,一個茶產業鏈的延伸計劃愈加明晰。
一片茶,有溫暖的香味,有文化的傳承,是增收的大頭。10多公里外的映秀鎮,蔣維明的茶祥子制茶坊早已成為映秀鎮的“會客廳”。南來北往的客人,都愛在這里“剎一腳”,喝上一家教場地杯免費的感恩茶,感受映秀人的溫暖。作為汶川特大地震的親歷者和映秀重建的見證者,蔣維明持續努力,把映秀茶銷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帶動當地2講座70戶茶農累計增收800萬元。
去年5月,蔣維明的茶祥子地球茶艙建成,分別打造出具有藏、羌、漢3種茶文化特色的現代茶空間,向映秀的游客、百姓免費開放,激發大家的家國情懷。“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53歲的蔣維明有個10年計劃:以茶為媒,把地球茶艙體驗園運作成熟后開到國外去,傳播中國茶文化。
漁子溪河畔,一場以“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溫暖汶川 愛在映秀”為主題的攝影展正在展出。策劃人王武云是一位山西攝影師,他每年都要到汶川,用小樹屋鏡頭記錄講述映秀的家國故事。夜幕降臨,宣誓廣場上,人們唱跳起藏羌歌舞,表達感恩,迎接美好新生活。
映秀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如今,映秀鎮成功創建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分享范基地,5年多時間,該基地不小樹屋斷豐富完善抗震救災教學、黨性教育實訓、公務員特色培訓等教培內容,累計承接各類培訓班2112期、培訓26.68萬人次。
發佈留言